步驟主要分為這幾類“吸引粉絲-輸出內容-宣傳內容-做轉化”
① 賺錢先要有人,在公眾號即粉絲,那些真正認同你的粉絲,買來的水軍一點都沒有用。如何讓別人認同你?那就是產出對別人有利的價值,直接點,就是寫一些對別人有用的文章。
接下來你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:
1)精力不足,特別是上班族。一邊上班一邊做公眾號是很累的,特別是遇到一些加班的場景。如果要做到日更,基本不可能(能人除外)。要做的是每周不間斷寫一篇干貨即可,每月總結一篇極品干貨就很牛了。
2)一段時間后可能遇到無話可說的問題,即不知道些什么。其實是自己遇到了一個坎,也是自己提高的點,這個時候考驗的是自己對細節的思考和對思維的總結,反而更有優勢,因為已經過了新鮮期之后的文章才是自己本事真正的體現。
如果能做到每周2~3更特別硬的文章,基本內容是可以得到保障的。
② 有了內容之后,需要擴散出去。擴散的方式分為兩類,一類在各個專業平臺開同樣昵稱的號進行內容轉發,在文章末尾署名公眾號,引流到自己公眾號。比方說閣主寫的是設計類公眾號,那么就可以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、站酷、UI中國、知乎等各個平臺進行發文。做美食類的,可以在下廚房進行發文。這樣下來一年有個1萬粉絲不成問題,粉絲的增長效率,取決于文章的專業程度,以及用戶的接受程度。
③ 有粉絲之后的話如何轉化成money?
連接點在于商品。商品分為實物商品以及虛擬商品。
公眾號一般以虛擬商品為主:
1)公眾號本身就有盈利模式。寫付費文章、開通廣告、接軟文(每篇大概幾百到幾千)等。按照粉絲數1萬來算,每月可掙到1千左右,一年約1萬。
2)做社區,收社區費用,比方說現在的知識星球付費,寫更深的內容。按照99元/人,轉化率為5%來算,一年約5萬。
3)做網課,在網易云課堂、騰訊課堂或者其它垂直領域開專業課程,進行賣課。按照99元/人,轉化率為2%來算,一年約2萬。
實物商品:
1)出書,當有了一定名氣之后,各出版商會主動找上門來進行合作,寫相關專業的書籍。出版書分為兩種盈利模式,賣斷版權或者與出版商共同對銷量進行分利潤。按照名氣大小幾千到幾萬不等,前期按照1~2萬來算吧。
2)賣周邊商品,比方說日常用到的工作筆記本、包等物件,按照5%轉化率,每件商品5元利潤,也有個5K左右。
④ 最后,流量的二次循環
即同一批用戶可能是設計師,但也是每個家庭的兒女、父母等各種身份,從這些人群中,再可以細分出另外的領域進行新的公眾號的開辟,又是一個新發地。
最后,寫公眾號是個長期積累的事情,個人觀點,急功近利不算是好事,一年賺10萬可以達到,但商業氛圍太濃可能會對自己自身品牌的厚積薄發有些許影響,做長期有價值的事情比較合適。分出精力在自身的成長和思考上,價值更高。
① 賺錢先要有人,在公眾號即粉絲,那些真正認同你的粉絲,買來的水軍一點都沒有用。如何讓別人認同你?那就是產出對別人有利的價值,直接點,就是寫一些對別人有用的文章。
接下來你會遇到以下幾個問題:
1)精力不足,特別是上班族。一邊上班一邊做公眾號是很累的,特別是遇到一些加班的場景。如果要做到日更,基本不可能(能人除外)。要做的是每周不間斷寫一篇干貨即可,每月總結一篇極品干貨就很牛了。
2)一段時間后可能遇到無話可說的問題,即不知道些什么。其實是自己遇到了一個坎,也是自己提高的點,這個時候考驗的是自己對細節的思考和對思維的總結,反而更有優勢,因為已經過了新鮮期之后的文章才是自己本事真正的體現。
如果能做到每周2~3更特別硬的文章,基本內容是可以得到保障的。
② 有了內容之后,需要擴散出去。擴散的方式分為兩類,一類在各個專業平臺開同樣昵稱的號進行內容轉發,在文章末尾署名公眾號,引流到自己公眾號。比方說閣主寫的是設計類公眾號,那么就可以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、站酷、UI中國、知乎等各個平臺進行發文。做美食類的,可以在下廚房進行發文。這樣下來一年有個1萬粉絲不成問題,粉絲的增長效率,取決于文章的專業程度,以及用戶的接受程度。
③ 有粉絲之后的話如何轉化成money?
連接點在于商品。商品分為實物商品以及虛擬商品。
公眾號一般以虛擬商品為主:
1)公眾號本身就有盈利模式。寫付費文章、開通廣告、接軟文(每篇大概幾百到幾千)等。按照粉絲數1萬來算,每月可掙到1千左右,一年約1萬。
2)做社區,收社區費用,比方說現在的知識星球付費,寫更深的內容。按照99元/人,轉化率為5%來算,一年約5萬。
3)做網課,在網易云課堂、騰訊課堂或者其它垂直領域開專業課程,進行賣課。按照99元/人,轉化率為2%來算,一年約2萬。
實物商品:
1)出書,當有了一定名氣之后,各出版商會主動找上門來進行合作,寫相關專業的書籍。出版書分為兩種盈利模式,賣斷版權或者與出版商共同對銷量進行分利潤。按照名氣大小幾千到幾萬不等,前期按照1~2萬來算吧。
2)賣周邊商品,比方說日常用到的工作筆記本、包等物件,按照5%轉化率,每件商品5元利潤,也有個5K左右。
④ 最后,流量的二次循環
即同一批用戶可能是設計師,但也是每個家庭的兒女、父母等各種身份,從這些人群中,再可以細分出另外的領域進行新的公眾號的開辟,又是一個新發地。
最后,寫公眾號是個長期積累的事情,個人觀點,急功近利不算是好事,一年賺10萬可以達到,但商業氛圍太濃可能會對自己自身品牌的厚積薄發有些許影響,做長期有價值的事情比較合適。分出精力在自身的成長和思考上,價值更高。